社会上常有人调侃“坏人变老了”,但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月28日发布的“最美家乡人”大数据中显示:好人也变老了。个人获奖者中,60岁以上的获奖者占比达到28%,其中,获奖时年龄最大的来自我市的百岁老人张桂山,她义务教学40年,用音乐传递正能量,是2016年我市评选出的“最美家乡人”。在“最美家乡人”大数据的分析介绍下,她的事迹被推向全国。
同时,数据显示,获奖未成年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美”的种子已经种在越来越多孩子的心里。其中,获奖时年龄最小的8岁,是来自江苏徐州的曹胤鹏,增肥20多斤捐髓救父的他,在2016年获评徐州地区“最美家乡人”。此外,“最美家乡人”中有超过8%的获奖者是群体,他们抱团践行善举,不但散发更大的光和热,也成就了一个个温暖一方的动人故事。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表示,“最美家乡人”获奖者的特征,与天天正能量常规评选有些不同,除了“瞬间的善意”,“最美家乡人”获奖者更加偏向于“长期从事某项善举”。数据显示,获奖故事中,长期从事和坚持某一件事的案例占比45.3%,接近五成,四届获得全国“最美家乡人”的40名获奖者中,这一数字接近八成,其中不乏持续时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善举。“网友和评委更加偏爱这类事迹,同时,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在地方影响力广,呼声高,他们是身边的普通人,但在经年累月的坚守中,告诉我们什么叫小的伟大,什么叫普通不平凡。”
此外,退休老人、公益人、农民及进城务工人员,是“最美家乡人”获奖者中占比前三的群体,这三个群体代表了“最美”的精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家乡,让家乡因我而美丽;走出去,我是家乡最美的代言人。
除了公益人、医生、司机、医护人员、警察等职业,“最美家乡人”还覆盖到理发师、草根歌手、彩票店店主、守山人、红娘等职业,渗透到各行各业众多人群,影响范围超出预期。
过去4年里1210组获奖者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有约1/3的获奖者选择用捐献奖金的方式,让爱传递;
有50余位获奖者因此走上了公益路;
更多人选择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正能量,
发光发热,成就自我,美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