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樊学书,墨缘人,字方城,号房山笑翁,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房山书画院院长
中国章林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书画河南分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世界书画家河南分会理事
中国聚贤阁书画院院士

1948年10月出生于古城南阳书香世家,自幼喜文弄墨,深受父亲樊克敬的教诲,刻苦学习唐楷,尤其是在掌握了美术字的书写技巧后,对汉字间架结构的认识和把握,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7岁参加教育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深受学生和同事的爱戴!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坚持临池不倦,每天抽出几个小时来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懈怠半刻。从《九成宫》入手,旁及魏碑张猛龙、龙门十二品;行、草、隶、篆具工,尤其是对毛体书法的钻研,更见精神,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996-2003年,代表方城县参加河南书法比赛,荣获优秀证书;
2005年参加河南省书协举办的英雄杯书法大奖赛,荣获优秀奖;
2007年在老年书法比赛中荣获河南省德艺双馨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2008-2010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书法展览并获一、二等奖。部分作品辑入《书画新作》、《中国当代书画作品集》、《中国书画名人辞典》等作品辞集。艺术简历和成就被编入《南阳市文学艺术人才名典》和《卧龙岗农场志》。
2011-2014在全国各种书画大奖赛获奖,习书之余,吸取其他艺术精华,尤喜水墨画和诗歌、摄影创作,作品先后在《新闻周刊》、《河南经济报》、《白河桥》、《南阳日报》等书、报杂志发表,亦有获奖。


樊学书先生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研习书画艺术的同时,经常参与协助宣传部门、文联、协会等举办各类书画赛事和活动。并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中国传统艺术——书和画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见解:
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
其次是对想象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很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像我们描述线条的质量高时,常以“屋漏痕(下雨时农家房檐滴的雨线)”作喻。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也是关于书法艺术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
再次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笔画形态的方圆等等,都构成了书法学习中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乃至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过程。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深研书法,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的审美很造型方式,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它的历史它开始于史前艺术,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时期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艺术文化,一直延续着,在两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家,经典无数。中国画与中国的佛,道,儒的哲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它更注重内心的追求,求的是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境,美术教育中非常需要这样的文化来洗涤我们的内心,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